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Dan Juster

友誼長存

如何建立國際性的信仰社區及長久情誼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社會學家和文化分析家就預測了個人主義的結果,總體上驅動了現代社會:飛逝的關係。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孤獨,導致「未來休克」。


我神學研究院的學生們想對此進行反擊,並建立「義務社區」,在那裡人們發誓長期共同生活在一個屬神的社區中,除非被聖靈真正召喚離開。使徒行傳2:42描述的社區是理想的,耶穌的信徒分享生命、資源以及在很大的層度上互助。此外彼此對不斷成長的公義和聖潔,有責任義務。


我個人的過往經歷更是強化了這個關切。在我們訂婚的那年,離開了一個逐漸異端化的靈恩派教會後,我和帕蒂(Patty)開始尋找一個充滿活力的教會社區。我們拜訪的大部分地方都讓人失望,不過最終我們找到了一個敬拜很棒的教會。那是我在讀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每個週末都會去看帕蒂。我們希望在那個教會建立友誼,但非常困難。有一天,教會的告示欄裡公告說,我們將成立小組聚會。當天我們離開會堂時,我告訴牧師我對此感到很興奮,但是他說這小組不是為了聯誼,而是為了討論一個建築專案!


我投入事工而不去當教授的原因之一,是我想建立一個當時我找不到的社區。1972-1977年間在芝加哥,當我第一次牧會時,我們幫忙建立了一個這樣的社區。之後,當我和帕蒂被召喚離開時,倍感不捨。大家都認同聖約社區的理念!45個人都住在步行距離的範圍之內,那是個極好的團契。


無論如何,耶穌承諾過,如果我們為了祂的國度離開我們當下的親密關係,我們肯定會得著更多親密的關係。當我們被呼召搬到華盛頓特區時,我們向上帝禱告,請上帝帶給我們領袖伙伴,與他們會一起在國度內共建生活,並建立持續一生的情誼,憑著坦誠分享,同心互助,以及全心信賴。


上帝回應這個禱告了嗎?祂當然回應了。我們很快找到了一隊領袖,他們以一種深刻且長期的方式對待人和神的國相互委身。這群人們與我明確的表明他們想要這樣建立社區,第一位是亞設·因崔特(在他結婚以前),然後是傑瑞和喬·米勒(Jerry and Jo Miller)。四十年後,當年關鍵的核心領袖們仍然委身在這種關係中以復興的態度同心事奉Tikkun。亞設在他的書中《聖約關係》寫到了這是如何做到的。這一直是令人驚奇的。當然,許多親愛的新朋友們也陸續加入我們的聖約關係中,有30年的,有15年的,還有些是剛加入沒幾年的。

聖約關係的目標是彼此扶持。這是在相互委身中共同盡責的團隊合作。很多次,聖約會被測試。有時分歧很大,但我們設法解決,就像在婚姻中,我們絕不逃避。我們決心看到愛的得勝。


我們一直是蒙福的,能在這個薄情寡義的世界中活出一個長久情誼的典範。我們許多的年輕領袖們也正在活出同樣的聖約關係。


藉著上帝的恩典,這事必能成就。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