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春季與秋季的節期各有三個。耶穌第一次降臨的主要事件發生在春季聖節中的各個不同日子:
Pesach(逾越節)— 受難
Omer(初熟節)— 復活
Shavuot(五旬節)— 聖靈澆灌
依據同樣的聖經邏輯,我們看到秋季聖節與主再來的主要事件之間的關聯:
YomTeruah(吹角節)— 大災難
YomKippur(贖罪日)— 主再來
Sukkot(住棚節)— 千禧年國度
當我們慶祝吹角節之際,我們強調啟示錄中吹角審判的先知性意義,特別是最後宣告這世界的國將成為耶穌的國度(啟11:15)。
在贖罪日,我們不僅禁食、悔改,並為耶穌贖罪的寶血向神獻上感謝;我們也宣告在號筒末次吹響時(太24:31,林前15:52,帖前4:16,利25:9-10),我們相信祂會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降臨(珥1:15,2:1,2:11)。
住棚節是所有聖經聖節的高潮,因此,它代表了神救贖計劃的最後階段。在末世大戰和耶穌再臨後(亞14:1-15),在萬國中倖存下來的人將上耶路撒冷敬拜,並慶祝住棚節(亞14:16-21)。
那個慶祝活動發生在千禧年國度,因此在千禧年將會慶祝住棚節,而節期本身就是那個國度的前影。
聖經囑咐人要收集所收穫的土產,并在耶和華面前揮舞,以示感謝(利23:40,尼8:15),特別提到了棕樹枝。
當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時(亞9:9),門徒們揮舞著棕樹枝迎接祂(約12:13)。這個進城的敘述有兩個問題。首先,祂騎著驢而不是白馬進來(啟19:11);其次,這日子不對,揮棕樹枝是在住棚節,不是逾越節。
對預表這樣的理解得出以下結論:那並不是凱旋的進城,而是謙卑的進城。將會有另一個進城的日子,就在住棚節的第一天,耶穌將以君王身份騎著白馬凱旋而歸。那時將不是只有少數猶太門徒揮舞著棕樹枝,而是列國公義的餘民都在其中。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啟7:9)
在末世,列國的人民將在主面前揮動棕樹枝,作為祭司的象徵,期待耶穌會再來,得勝進入耶路撒冷城,並以盛大的慶典和筵席開始祂在地上的千禧年國度。
神在創世以前就計劃了彌賽亞國度。在耶穌降生在地上之前,祂就設立祭司並設定節期作為預表。因為祭司是預先設定的,所以他們有權柄;但只有在耶穌之名的權柄以下才能施行這權柄。
正如在住棚節(所有聖經聖節中最後的節期)有農獲一樣,在這世代結束時也會有靈魂的大豐收(太13:39,啟14:15)。我們相信,以色列的彌賽亞運動將成為末世列國復興的火花。